原标题: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
唐玄宗是唐朝历史上一位非常特殊的国王。他在位期间,开创了大唐盛世。后期他任用奸臣,沉溺妇女,忽视政事,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可以说,唐玄宗既是唐朝盛世的缔造者,又是唐朝衰落的推动者。正因为如此,后世对他的态度截然不同。
比如最近热播的《长安十二时辰》中,唐玄宗被称为“圣人”。这个在我国文化史上具有崇高地位的称号,突然用在了一位国王身上。观众惊呆了,还以为用错地方了。
那么,历史上唐玄宗到底有没有被称为圣人呢? 《长安十二时辰》是不是用错了?
事实上,这部以研究闻名的电视剧,“圣人”的称号确实没有错。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唐玄宗被称为“圣人”的历史原因。首先,我们要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圣人”称号是什么意思,是否就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圣人”。
由于唐朝十分重视道教,不仅将老庄等道教代表人物封为神、圣人,而且将道教列为国教。因此,在唐代,圣人一词的含义与今天有所不同。
唐玄宗时期,圣人寥寥无几。比如唐玄宗、安禄山、史思明等人都被称为“圣贤”。
“圣人”称号在唐代有五层含义:
1.专指孔子;
”孟子. 公孙丑(上):子夏、子游、子张,皆圣人。
2.指清酒的一种;
“三国”。卷二十七。魏书。 《徐邈传》:醉汉称酒清者为圣人,酒浊者为智者。
3.指皇帝;
《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十四年》:“禄山从床上起身,不跪拜,曰:‘圣人安宁。’”
《礼记大传》:圣人南观天下,必须从仁道出发。
《新唐书卷139李密传》:黄者为圣人,白者为山人。
4、指在佛教、道教方面有成就的人;
5.指民间封圣对象如安禄山、史思明等。
《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圣人”称号,很可能是根据《新唐书》中的记载。
在唐朝,人们之所以称唐玄宗为“圣人”,是因为他在统治初期开创了一个盛世开元时代。老百姓钦佩他的功绩,在朝廷的引导下,称他为“圣人”。唐玄宗本人非常在意别人对他的称赞,后来的“圣人”安禄山也效仿,进一步放大了他的形象。
“圣人”一词作为皇帝,源于古代人们对国王的期望。 《礼记》记载,古代三帝、五帝,因有功德,被称为圣人、圣人。因此,未来的君王也希望自己能够像古代圣贤一样出名。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圣人”和“圣王”的形象出现了重叠。例如,武则天出于名誉考虑,曾被称为圣人。
我们看古装剧的时候,很容易用今天的思维去看待当时的事情。因此,由于知识体系不同,古今观念很容易出现错误。这也引发了很多人对于剧中“圣人”的看法。这种混乱可能是由于编剧的错误造成的。但事实上,在唐玄宗统治时期,人们确实称他为圣人。以至于安史之乱时,史思明和安禄山都继承了这一模式。当然,这是另一个故事了。
文/头脑风暴的有趣历史
不知道您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您喜欢的话,请给个关注和支持。我们每天都会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三国志》、《孟子》、《礼记》?
责任编辑:
标题回顾:为什么《长安十二时辰》里,大家叫唐玄宗“圣人”?有何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