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家:你害怕说话、逃避社交,根本不是因为内向
你是否在和陌生人接触时感到手足无措? 是否当众讲话时期期艾艾?
是否时常对人群感到厌烦,渴望终日躲在自己的小房间里避免与他人接触?
一直以来,这些特征被认为是内向的表现。然而,二十世纪末心理学家提出了社交恐惧症( social phobia )的概念,以上表现被认为属于社交恐惧症的范畴。
什么是社交恐惧症?
那么,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呢?社交恐惧症属于神经症的一种,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社交或周围环境的过分担心、紧张等。
例如,到热闹的商场买衣服、去街角的餐厅吃饭等,这些在正常人看来再普通不过的行为,都会给社交恐惧症患者带来极大的困扰。
当社交恐惧症来到陌生的环境或者面对陌生人时,会感到口干舌燥、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手心出汗。严重的社交恐惧症患者甚至会表现出对于陌生人的极端恐惧,出现昏厥。
“我不擅长社交”
而这些身体上的反应又会增加患者的心理不适感,在潜意识中形成“我不擅长社交”的印象,并不断强化。久而久之会在患者心中形成强烈的挫败感,在面对社交场合时也就更倾向于回避。
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因为社交恐惧而产生不适感, 而不适感会带来挫败感,挫败感会加重社交恐惧。最终导致患者
自信心备受打击,难以走出社交恐惧的怪圈,这也是社交恐惧症患者逃避社交的根本原因。
如何准确的区分社交恐惧症与内向呢?、
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标准DSM-5中明确指出,社交恐惧症患者须符合 6 点标准。
1、对于一些具体的社交情景感到持续害怕
2、害怕周围的人对自己做出负面的评价
3、随着社交情景的逼近,焦虑感不断增加
4、回避具体的社交情景时间达到6 个月以上
5、焦虑状态与实际情况不符,行为夸张
6、社交焦虑给工作、生活、学习造成巨大影响
对于那些性格内向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出现轻微的社交焦虑症状,但是持续时间和负面影响均远不如社交恐惧症患者。
中国心理学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社交恐惧症表现出低龄化和扩散化态势。在接受心理干预的社交恐惧症患者中,25岁及以下的患者占到了80% 以上,而且以女性居多( 58% )。
究其原因,社交恐惧症在青少年中横行和学业、工作压力大密不可分。学生整日埋头于学习,职场新人忙于工作,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和他人接触交流,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社交恐惧症。
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莫雷曾说:“现在的家长要多关心孩子的心理发展,要引导他们走出家门,看看外面的世界。孩子的成长环境对社交恐惧症有着直接的影响。”家长在关注孩子飞的高不高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飞的累不累。
如果身边的亲友表现出了社交恐惧症的倾向,如何才能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呢?
克服社交恐惧不能光靠说教,要靠行动来克服恐惧。方法就是要刻意的训练自己社交核心能力-口才表达力,学会科学发声、说话表达框架。待有了自信,逐步让自己暴露在陌生的环境中,逐渐突破自我。
就像人会感冒发烧一样,我们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社交恐惧症就是其中的一种。只要我们正视社交恐惧症,我们就能进行正常的社交,做一个自信、开朗的人。
看完两件事:
1.点赞,让更多的人也能看到这篇文章(收藏不点赞,都是耍流氓)2.关注我,让我们成为长期关系,每天分享口才提升等干货。
更多演讲技巧私信咨询我!
口才能力提升是练出来的,希望带着大家打卡练习。给您解决以下问题:
一.公众讲话
1.紧张
2.讲话没逻辑,没重点,讲话啰嗦
二.人际关系处理不好
1.聊天没话题话题,尴尬,被忽略。
2.容易得罪人,很多时候自己都不知道。
三.影响力不足
1.很难感染别人,更得不到认同。
口才学习视频分享往期回顾:
刘哥口才:提升口才训练口才学习演讲口才人际关系沟通技巧高情商系统原创视频
标题回顾:心理学家:你害怕说话、逃避社交,根本不是因为内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