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龙吗?
??????? 龙究竟是传说的动物还是确有其物?20世纪30年代闻一多先生作《伏羲考》认为龙的原型是蛇,龙即大蛇,蛇即小龙。闻一多认为,蛇氏族兼并别的氏族以后,“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氏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liè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而成为后来的龙。从此,我们被称作龙的传人。但是,对于龙的原型,始终存在着很大争议,当代颇有争议的学者何新认为龙的原型是一种大型的两栖动物,比如蜥蜴、鳄鱼都可能是龙的原型。甚至,他做出了更大胆地推测,他认为龙确有其物,而且,他介绍了一个骇人听闻的传说:
???????何新认为,晋代周处除三害,曾入水与蛟龙搏斗三天三夜,而蛟龙确有其物,他们生活在水底,常导致河堤崩溃,还常出水伤人。何新说,到宋代时,在开封还有老河工发现过由于蛟龙在水底潜伏而导致的河堤崩溃。而根据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记载,蛟龙可以入药治病,他的形状像巨蛇,有四足,实际就是一种大型的蜥蜴。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以何新为首的一批学者对龙的存在持肯定态度,但对这一动物究竟少有目击者。更准确的说,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的都是一些不曾看到过龙的凡夫俗子,于是,关于龙的传说,更多的有了几分神话的色彩……
龙帝与天帝
???????龙帝,亦即天帝,也叫玉皇大帝,传说就是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的化身。在《史记?封禅书》中记载,黄帝和老百姓在首山采掘铜矿,把开采出来的铜铸成一只很大的铜鼎,放在荆山脚下。铜鼎铸成时,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升天。黄帝就骑到龙背上去,他手下的群臣还有妻儿也都纷纷往上爬,一共上了七十多人。这时,龙升上天去,剩下的小臣挤不上,一个个都抓着龙的胡须。龙髯受不了重量而断了,黄帝带着的弓也被拉落下来,臣僚们只得抱着龙髯和弓号哭。黄帝升了天后便成为了天帝。
???????也就是说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黄龙即是龙帝,五行属土,位居中央,是龙族之首,也是道教的宗教观中天庭的主宰。在汉代的典籍中亦有提及∶“黄龙者,四方之长,四方之正色,神灵之精也。能巨,能细,能幽,能明,能短,能长,乍存,乍亡。王者不滤池而渔,德达深渊,则应和气而游于池沼。”,说明了黄龙的形象。
???????这样的传说,只能是后人的附会。但是,他至少说明了,龙作为图腾的形象,已经来源久远,深深根植在人民心中。
龙抬头的传说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龙,象征着威严,也象征着吉祥。关于龙的传说,也常寄托着老百姓的希望。在各地都有兴建的龙王庙,就是老百姓对风调雨顺的向往。二月二,龙抬头,也是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二月二,又被称为春龙节。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龙,鳞中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长能短,春分登天,秋分而潜渊。”这大概就是“春龙节”习俗的最早记载。
???????相传,武则天当了皇帝,玉帝便下令三年内不许向人间降雨。但司掌天河的玉龙不忍百姓受灾挨饿,偷偷降了一场大雨,玉帝得知后,将司掌天河的玉龙打下天宫,压在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碑,上面写道:龙王降雨犯天规,当受人间千秋罪。要想重登灵霄阁,除非金豆开花时。
???????人们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开花的金豆。到了第二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金黄的玉米种子,猛然想起,这玉米就象金豆,炒开了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院里设案焚香,供上“开花的金豆”,专让龙王和玉帝看见。龙王知道这是百姓在救它,就大声向玉帝喊到:“金豆开花了,放我出去!”玉帝一看人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花开放,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继续给人间兴云布雨。
???????从此以后,民间形成了习惯,每到二月二这一天,人们就爆玉米花,也有炒豆的。大人小孩还念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有的地方在院子里用灶灰撒成一个个大圆圈,将五谷杂粮放于中间,称作“打囤”或“填仓”。其意是预祝当年五谷丰登,仓囤盈满。节日时,各地也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吃 “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
???????今年是龙年,到二月二龙抬头之时,各位常关注首都博物馆网站的朋友们不要忘了包点饺子,炒点米花,龙年,龙抬头,更多了一份希望,一份期待,一份对美好生活,国泰民安的向往!
(撰稿:李吉光)
标题回顾:首都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