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迟钝章鱼,(https://xueqiu.com/6164237605/287219776)
炒作期货,尤其是做小品种,经常能听到一句话,资金做出了选择。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多空博弈可能会脱离“真实”基本面。基本面的分析有用吗,还是有的,是为了多或者空服务的消息。同样的一个事件既可以被理解为多也可以理解为空。
这些事情在大豆炒作中也是如此。那么看基本面,听消息炒作似乎没有用?那我们就先直接来看下资金角度。
前提概要:这里我们首先假设在未来豆粕和美豆的关联性不发生重大改变。豆二,豆粕走势在大周期里与美豆继续保持趋同。
大豆持仓数据我用的是“99期货”网站来观察美豆的合约持仓数据。这个数据统计的是截止当周周二的持仓数据,于周三周四通过会议(所以产业大佬是会第一时间知道数据的),周五公开,周六被该网站统计。有大概一周的数据延迟,用它来判断短期有点难,但是可以给我们在长周期范围内观察持仓的趋势变化。
这里直接用了x乎“木子经济学家”的图片(原名“慢慢慢”)。他对CFTC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各位对图片中词汇不理解可以去看下:
本文仅做简单阐述:
网站上有新版和旧版两种数据,区别不是很大。
其中旧版的商业端持仓可以理解为美国粮商持仓,非商业端持仓可以理解为基金持仓。
新版中将商业端持仓做了拆分,分为“生产/贸易/加工/用户”和“掉期商/互换交易商”。这个是由于互换交易商在期货上有时可以理解为投机商有时也可以理解为实业商,故新版将其拆分出来。互换交易商的持仓比较小,大家无需在意。
我们只要关心商业端(生产/贸易/加工/用户)和非商业端(资产管理机构)这两个的多头/空头数据变化就行。
观察过去十几年的美豆期货持仓变化,商业端持仓往往于大豆阶段性底部增加空头头寸;非商业端同时增加多头头寸。
观察下来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趋势,当商业端的空头头寸开始大于多头头寸,同时非商业端相反,可能会是一波较大行情的开始。若仅使用这个观察视角,大概率会错过前一段价格底部上涨的趋势,不过确定性会增加不少。(目前看直至上周二数据似乎不太妙)
由于我们油企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自然而然会成为其对手盘。商业端上,美国粮商增加空头头寸,等待中国油企完成点价购买多头头寸交付给自己,于是粮商将多空头寸平仓完成贸易期结束。非商业端上,大量国际资本通过哄抬大豆价格,将其推动到油企不得不点价的时间和位置,当油企完成点价后平掉多头反手做空把价格打回启动前(行为上割的是粮商,实际上是油企买了单)。就此商业端?非商业端便完成了对中国油企的一轮收割。04年、12年、20年,每次的国内豆粕冲高对应的都是一轮血淋淋的大豆端收割油企的资本盛宴。
而每一次的大收割,其手法都惊人的相似,下一篇我们来看一下最经典的12年行情是怎么来的
标题回顾:豆粕投资的观察视角(一)